一、概况
(一)2012-2015年设计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整体概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设计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启动于2012年,至今已成功开展5年,共申请立项16项,省级以上立项项目得到逐年提高,较好达到了“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交叉融合”的预期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营造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实施原则
设计艺术学院依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和黑龙江省《关于启动实施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黑教高〔2012〕38号)、《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实施设计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和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师生参与度
自2012年学院开始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以来,学院师生参与程度较高,并逐步形成了以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为主要项目申请人,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为主要项目参与人的学生参与模式。学院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工作中。自2012年以来,学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数达到68人。
二、组织管理
设计艺术学院根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具体时间安排积极组织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做到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院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设计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院相关政策和文件,监督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进行。
同时,为保证设计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专业水平,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并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在对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学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即根据学校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对项目进行情况进行检查及组织学院答辩等工作。
三、项目实施
对于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并提出具体相关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即完成时间一般为1-2。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在项目申报与筛选过程中,重点考察项目申请者是否学有余力,是否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对申请项目团队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学科(专业)、跨年级联合申报项目。对项目指导教师学院重点考察指导教师是否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并具备良好的科研经验。对项目选题要求,学院重点考察项目选题是否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及实施条件是否具备创新性和探索性。
在项目过程管理中,学院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方式如书面汇报、现场考察、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对项目计划执行和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追踪检查。
四、支持措施
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评审,表彰在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有较大收获和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经验收合格者,学校给予每个项目组成员创新创业教育2学分;参与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前三名)在单项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中予以相应加分。优秀项目将推荐参加校内外相关学术及竞赛活动。
对于获准立项的指导教师,在项目结束的当年给每位指导教师3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工作量酬金统一按项目数和职称计算总金额。
五、实施成效
1.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项目确定之后,一系列的问题就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必须通过自学相关知识,集体讨论分享资源、交流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求学,心态发生了变化,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掌握新知识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学生查找文献、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得到所需信息的时间明显缩短。
2.学生知识系统性增强
参与项目之前,学生学到的都只是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与工程实践、实际需求相结合,所学知识离散、不系统。项目实施时,学生将之前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更易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需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的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学知识更系统,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3.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有所提高
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开阔的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了其实践经验。寻找、选择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在确定方案时,可根据具体问题、自身设备、技术条件、场地情况等,选择最简单有效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这些思维的拓展,有别于单纯的理论教学,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行业需求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具有一定意义。
4.学生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有所增强
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通力协作与配合。项目确定初期,学生先分头查阅资料,再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了大量信息,制订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制作了幻灯片,顺利通过了申报评审环节。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每个人都要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多承担一些工作。同时,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高效快速的完成本项工作,以便尽快进行下一项工作。参与此次项目让学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更加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这对学生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