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概况
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希望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我院师生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学院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组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院从2012年起积极组织学师生申报“大创”项目,已有54项课题获得校级以上立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16项、校级24项。除2016年申报的9个项目正在进行外,其余45项课题全部按时完成结题。
我院教师参与率高。现有教师66人,除新引进的6位博士及7位实验教师外,大部分教师都参与了指导。师生在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过程管理到项目结题验收等过程中相互学习、认真调查、刻苦研究,收获极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组织管理
我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院长、书记亲自挂帅,教学副院长主管,教学秘书、辅导员负责组织实施,院学生会学习部协助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的井井有条、有声有色。
三、项目实施
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评审验收委员会,教学副院长为主任,聘请院内外有经验的专家作为评委,对项目的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进行认真把关,宁缺毋滥。经常有项目二次三次通不过开题、验收,反复修改,特别是在立项、开题阶段,专家、评委与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常常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真理越辩越明,专家的经验、教训和睿智经常能使学生更能把握课题的真谛,为后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支持措施
我院以工科为主,工管结合,特别适合学生进行“大创项目”实践。学院的大部分工科实验室全天对“大创项目”开放,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大创项目”的实验,准备出台鼓励实验教师参与指导“大创项目”的政策,使创新与创业项目更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2015年制订《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岗位设置评聘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规定晋升高一级岗位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开展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训练、创业训练)2项,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项目)1项”等规定。
五、实施成效
我院目前已申报成功54项校级以上立项课题,有275名学生参与其中,占我院学生总数的18%,学生积极性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自主实践,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教师把握方向,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指导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科研和创业思路,让学生掌握科学作风、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大创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我院学生课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第二课堂热火朝天,成绩斐然。仅2015年上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中就取得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12个,校级奖项2项;公开发表论文12篇;申请专利1项。有240多名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其中有150多名学生获奖。特别是2013级邓莎莎同学在2015年7月“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填补了我院国际奖项的空白;第十届“海尔中央空调杯”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我院学生参与广泛,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均有学生参加并取得国家级奖项。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大创项目”实际经费不足;周期只有1年时间,运行时间短;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无专门的实验场地等。
七、对学校主管部门的建议
广开财路,增加“大创项目”经费投入,特别是校级项目不足2000元,对需要作实验的项目来说根本不够,课题质量很难保证,同时加大对国家级、省级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管和审计力度。项目运行周期可否增加到一年半,便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对创业项目可以先进行一个周期的创新研究,然后在优秀创新课题中选出进行创业研究,同时加大创业课题的扶持力度。加大项目的过程检查、监管的力度,建立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管理机制,真正有效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每个学院应有专门的“大创项目”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学科优势,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