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总结

作者: 时间:2017-02-26 点击数:

一、整体概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启发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为探索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大创”计划的启动实施带动许多高等院校逐步构建了校内多层次“大创”训练体系。实践证明,“大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且有效途径之一。“大创”活动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学生作为主动的研究者,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研究分析,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逐步地训练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除了创新能力的提升之外,“大创”活动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心理素质等也有重要作用。

从2012年至2015年间,经济学院累计已有37项项目获准立项,参与学生总数达200余人,学生覆盖面逐年递增,具体立项情况见表1。

表1 2012-2015经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情况

经济学院立项.jpg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学院大创工作领导机构

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组长,由书记以及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经济学院“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和协调监督。具体职责是: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审查本学院申报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二)成立“大创计划”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由学院督导、学科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负责对大学生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大创计划”项目评审标准;负责“大创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三)实施三层面激励政策

1.学生层面

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学院按照学校规定,对项目组成员认定创新实践学分。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项目组负责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学院审查,且认定该项目与负责人所学专业相关,学院批准可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继续进行。同时,参与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前三名)同学在单项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中予以相应加分。优秀项目将推荐参加校内外相关学术及竞赛活动。

2.教师层面

学院按照学校规定的30课时工作量的标准给指导教师计算教学工作量,并在学院评级定级量化中,国家级项目按10分计入,省级项目按5分计入。对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和职称评聘的优先条件之一。

3.教研室层面

将“大创计划”列入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完成项目水平高,且组织管理工作突出的教研室,学院将作为年终优秀教研室评选条件之一,并作为评优名额倾斜的依据。

(四)实施规范化管理

1.严格项目评审制度

为公平、公正做好项目评审工作,学院严格遵照学校制定的《项目评审细则》,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的原则,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2.实施三段评审机制

依托学院专家委员会,制定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评审细则,保证公平、公正的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3.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为系统把握学生项目执行状态,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学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分批次、分级别做好各项目的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中期检查报告书、项目结题验收书、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科学总结、项目成员的跟踪表等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准确登记项目成员变更、延期、终止等相关过程管理记录,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三、项目实施

学院十分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构建了项目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统一。学院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了解项目运行情况,监督经费的使用,并及时解决突出问题。针对项目的运行管理,学院严格把关项目经费申报、项目组成员变更、中期检查答辩、结题验收答辩等重要环节。

学院在项目运行中期会组织全院范围的中期检查,主要从项目进展和阶段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下阶段计划等方面进行。中期检查为优秀的项目,学院会组织全院范围的交流并将其成果经验进行推广。项目结题时需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学术报告、成员个人总结、研究成果等,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材料进行评审,主要考查项目完成的研究工作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等。此外,学院还会组织现场答辩,内容包括项目负责人PPT演讲和专家提问,鼓励其他学生旁听,以扩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校园影响力。

四、支持措施

在资源保障方面,学院国际商务实践中心和国际商务谈判模拟中心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全面开放,为其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电脑等相关设备;依托现有的“创新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

学院鼓励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较好成果的项目,还将追加经费,鼓励学生深入研究。

五、实施成效

1.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大创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实施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大创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创新实践活动成果丰硕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开拓精神显著提高。每年承担“大创”项目研究的学生,都会在国内外期刊上积极投稿,申请专利,参加国际、国内学术讨论,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学院每年在项目实施前,专门安排教师为学生作为什么要做、如何做好科研等学术报告。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掌握了方法,为做好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研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敢于大胆怀疑和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提高了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竞争力。同时,在实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软件开发、实物制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形式,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效果显著。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师生对训练计划存在着“敷衍态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计划,能否达到教育部设计与搭建该计划平台的初衷,能否取得该计划实施的教育有效性,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指导教师和大学生对该计划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只有教师和学生用足够科学与严谨的态度,对待该计划的申请、研发与验收等各个环节,这项计划预期达到的“教育效果”才会真正得到实现与最大化。师生对训练计划存在的“敷衍态度”,会对该项计划的“教育效果”,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与伤害。

2.项目团队临时搭建,团队合作能力较弱

经济学院已经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了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从指导教师的遴选、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的申请、研发以及验收环节,每年的实施计划等都有详细的规定。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也会出现制度实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很多项目团队成员的组建,以及指导教师的遴选等,不同程度上出现仓促上阵,临阵搭台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随后的后续工作,处于无序忙乱的局面,导致部分参选的项目选题、论证等工作不严谨、不科学的情况。

3.指导教师在项目指导上缺少“存在感”

指导教师在项目指导上缺少“存在感”体现出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代替项目组学生完成所有项目工作,无视自己应该表现的作用在于“指导”。指导教师这样做是因为担心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有缺陷,实现不了项目设定的目标,因此,从项目的选题、论证到项目的研发、结项就代为包办。却不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狗刨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另一种极端表现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做成啥样算啥样。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项目研发过程阶段中。从立项到结项,一般要经历两年的研发时间,然而很多指导教师从项目立项之后,就很少或者不给项目组成员召集会议,不督促检查项目研发进展情况,更不对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提供指导。

Copyright ©2018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ICP备05005923号 邮编:150028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